搜索按钮
新闻动态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

透视梧桐庄矿大区制改革

发布时间:2017-03-10 点击次数:次

透视梧桐庄矿大区制改革

来源:中国煤炭网

2016年,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单。在去产能的背景下,2016年完成利润2.16亿元,吨煤单位成本同比下降9.09元,是峰峰集团创造利润最多的一个生产矿井。

成绩的取得,与梧桐庄矿干部职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分不开,更与该矿从2014年底开始推行的大区制改革密切相关。

梧桐庄矿矿长刘存玉清楚地记得,他到梧桐庄矿任矿长的时间是2014年5月15日。之前2年,他在峰峰集团机关工作,再之前他在梧桐庄矿工作了11年。

“梧桐庄矿是峰峰集团乃至冀中能源集团的样板矿井,煤种好、效率高,处在‘风口浪尖’。当时,梧桐庄矿面临的责任和压力非常大,组织上让我来,担子再重我也必须服从安排。”刘存玉说。

困难来自于机构臃肿,职工士气不高,很多工作很难往下推进。

和其他煤炭企业一样,梧桐庄矿前些年规模扩张、发展较快,各项工作不断延伸,该矿的机构也随之膨胀。到2014年,梧桐庄矿管理人员严重超编,集团给了梧桐庄矿209个管理岗位的编制,当时却有292名管理人员,另外还有36个在操作岗的工人享受管理岗位待遇。

很多机构功能相似。以地面单位为例,梧桐庄矿有3000多名职工,矿区内没有生活区,地面服务职工的单位却有2个,1个是生活科,1个是总务科,2个单位共有17名管理人员。虽然人不少,但当后勤服务出现问题的时候,2个单位却相互推诿扯皮,事情没人管。

“当时干部号称‘三不怕’,不怕免职,不怕罚款,不怕会上作检查。因为位置来得容易,下去了,过一段时间又上来了。”刘存玉说。

人的问题解决不了,什么事也办不成,梧桐庄矿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时候。

合理定岗定编,大刀阔斧与循序渐进不矛盾

怎么改?刘存玉设想,先从机构改革着手,合并功能相近的单位,调整不合理的机构设置。这一想法得到了班子成员的认可。

梧桐庄矿将功能相近的生活科与总务科合并为综合管理科。原来井下有4个开掘单位,分别是综掘一区、综掘二区、综掘三区、巷修区;4个回采单位,分别是综采一区、综采二区、综采三区、服务区;2个井下运输单位,即运输区和皮带区。改革后,梧桐庄矿先撤销了巷修区,把人员分流到其他3个单位;剩下的3个单位又优化成2个,撤销了综掘三区。回采单位逐步由4个变为2个,服务区被放在了综采一区,综采二区、综采三区合并为综采二区。运输区、皮带区合并成运输区。

同时,梧桐庄矿还合并了机关职能相近的部室,由以前的7部1室1中心,变为5部1室。

“我们的改革都是一步一步进行的,从2014年底开始到2016年2月,历时1年多完成了全部的机构改革。”梧桐庄矿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阮翠娟说,“我们先把综采一区和服务区合在了一起,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,工作效率不但没有降低,反而提高了,然后再推行到第二个单位。改革的同时还要正常生产,不能一下子把几个单位都减了。”

“合并之前,做一项工作需要协调好几个部门;合并后,都在一个部门,统筹协调起来比较方便。此外,有经验的老师傅能更好地传帮带,以前综掘二区和综掘三区各自的经验能互相交流,促进提高。”综掘二区区长王广勇说。

王广勇是个“85后”,以前是综掘三区的区长,现在他手下管理着400多人。在梧桐庄矿,成长了一批像王广勇这样的年轻管理者。

机构改革之后,就是对管理人员定编。比如生产技术部,改革前在册职工有43人,管理人员中有1名正部长、18名副部长、15名技术主管;改革后,有1名正部长、6名副部长、5名技术主管。合并后的综合管理科也由之前的17名管理人员变为7名。

从2014年到2015年,梧桐庄矿共减少了136名管理人员。目前,梧桐庄矿还有一些管理岗位空缺。“这些给今后选拔出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、研究生留着。”刘存玉说。

2017年,梧桐庄矿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减少20名管理人员;争取在2年至3年内,把管理人员控制在150人以下,打造一个高素质、高效的管理团队。

公开竞聘与“三评一考”,

让管理干部屁股下有根针

管理岗位少了,以前那些管理人员如何去留?梧桐庄矿的做法是各单位的区长、党支部书记等正职由矿党政联席会票决聘任;各单位其他副职及以下的管理人员则通过公开竞聘上岗。

竞聘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。由主管矿领导、受聘单位的党政正职、考察组成员、职工代表组成的竞聘小组来决定候选人是否能竞聘成功。

候选人上台演讲3分钟到5分钟。“说一说自己竞聘这个岗位有什么优势,竞聘成功后要如何把团队带好。”刘存玉说。

演讲完以后,竞聘小组投票,现场唱票、计票,当场公布成绩。比如,2个岗位有6个人来竞聘,票数排在前2名且占总票数50%以上者当选。竞聘现场还有摄像,工会、纪委在场监督。未竞聘成功的原管理人员转到操作岗。

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何东方。他是梧桐庄矿综掘二区的技术员,大区制改革前曾是巷修区的一名技术主管。巷修区被撤销后,他与其他同事一起被划拨到了综掘二区。

在综掘二区的管理人员竞聘中,他落选了,又成了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。“肯定是不甘心的。”何东方说,“以前很少有管理人员下来的。”

“这样公开演讲,年纪大点的管理人员可能会相对吃亏,但他们跟班比较多,有群众基础,比年轻人有威信。” 王广勇分析。

落选的管理人员并非没有机会,竞聘成功也并不代表从此能“稳踞宝座”。

这与梧桐庄矿推行的管理人员考核机制有关。据了解,他们每季度对所有的单位副职及以下管理人员进行一次考评,即“三评一考”:职工代表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,占30分;各单位管理人员之间互评,占20分;矿副总及以上领导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,占30分;应知应会专业知识考试,占20分。考核总分低于80分的,管理等级降一级;考核总分低于70分的,免除管理职务,转为操作岗工人。

“屁股下有根针扎着你,你不进步就扎你一下,不进步就扎你一下,再不进步就没你的事了。”刘存玉说。

职工代表通过随机抽取产生。“工人上井之后,随机站成几列,左边三列留下(作为职工代表),右边三列解散。谁也不知道谁会被选为职工代表。”梧桐庄矿党群工作部部长张贵军说。

“我们当时的要求就是,你对这名管理人员了解就考评,不了解就弃权,不许瞎投票。”刘存玉说,“作为管理人员,各项标准、应知应会的知识不知道也不行。”

应知应会专业知识考试很严格,题库自动生成试题,不知道出题人是谁,试卷答完后就地密封。“这不,2016年第四季度的试卷还没拆呢。”阮翠娟拿出试卷一边说着,一边递给记者。一摞摞密封的试卷,勾起了记者尘封的高考记忆。

梧桐庄矿被降级或转岗的管理人员,2015年共有17名;2016年前三季度共有9名,实现了干部“能上能下”。

“三评一考”空出的管理岗位,梧桐庄矿在全矿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。

何东方告诉记者,刚落选时他情绪低落,但后来慢慢调整了心态。“现在还年轻,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了,以后还有机会。”他说。

“位置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自己挣来的。干得好了,职工对你的评价上去了,领导对你的评价好了,自然而然就有机会和舞台。”阮翠娟说。

改革成效与实施经验

改革后,梧桐庄矿管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。“现在的干部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,都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人。”刘存玉说。

改革前,管理人员号称“三不怕”。“现在情况大不一样,比如井下要安装一套设备,很快就能完成。”刘存玉说,“责任落实到个人了,大家都想着按计划完成工作。完不成,有考核在那儿,用不了多久就下去了。”

同时,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下,一批人才也在茁壮成长。“我们不但要出好煤,出效益煤,还要出人才。”刘存玉说。改革之后,梧桐庄矿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所有管理人员的比率由48.38%提升到68.33%。合理的机制,激发了管理人员干事的热情。

2016年,梧桐庄矿完成利润2.16亿元,吨煤单位成本同比下降9.09元,材料费同比下降104万元,设备租赁费同比下降1177万元。通过减少管理人员和250多名工人,2016年梧桐庄矿节省了1600万元的工资支出。

如此大力度的改革,自然会遇到阻力,刘存玉的经验是一个口子都不能开。

一次,有位领导给刘存玉打电话,让他“照顾”一下某位职工,刘存玉拒绝了。“只要照顾一个人,改革就进行不下去。”就连刘存玉爱人的亲戚考核不合格,他也是“按规矩办事,一个标准执行到底”。

有一些峰峰集团其他矿井的管理人员想转到梧桐庄矿。梧桐庄矿的政策是,可以来,但不管在原来的矿做什么,来了就是普通工人,可以参加管理人员公开竞聘。后来,就很少有其他矿的管理人员提出要调过来了。

作为梧桐庄矿的党委书记,方盛友在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做好落选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,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自己会“下去”,原因在哪儿,是谁决定了他们的去留,以后还要认真把工作做好。“2014年底改革以来,梧桐庄矿没有出现上访和闹事的。”方盛友说。

“还要与时俱进,根据矿上的实际情况,不断完善各种考核办法,梧桐庄矿的经验不能原封不动地拿到别的矿去,只能是借鉴。”刘存玉说。

梧桐庄矿大区制改革离不开峰峰集团的支持。事实上,它也是峰峰集团整体改革的一部分。

“如果只是矿上自己改,就可能在改革方案制定、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推进力度等方面有所衰减。因为不管精减谁,都会有说情的。现在集团给他们撑腰,这是集团的统一部署,矿上有了‘尚方宝剑’。”峰峰集团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张进说。

2015年下半年,峰峰集团推行了一系列深化企业改革措施方案,包括优化调整煤炭主业布局;提高非煤产业运营效益;推进后勤医疗减负提效,实现3年自养目标;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能力;实施创新驱动,推动技术工艺装备革新;深化“三项制度”改革等六方面。由于共有62项具体改革措施,被峰峰集团的职工称作“改革62条”。

“改革涵盖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,突出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提出了各产业的发展方向、奋斗目标、实现途径和具体措施。对生活后勤、医疗卫生和‘三项制度’改革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。对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能力,推动上市融资,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安排部署。”峰峰集团总经理赵兵文说。

梧桐庄矿大区制改革就是“三项制度”改革在生产矿井的具体落实。

“梧桐庄矿改革的力度比较大,是峰峰集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样本。”张进说。

相关链接

“三项制度”指干部人事制度、劳动用工制度、薪酬分配制度,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峰峰集团“改革62条”中效果比较明显的。

峰峰集团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生产单位体现为大区制改革,在机关则是整合机关科室。峰峰集团提出改革的整体思路,所属基层单位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操作措施。

除了梧桐庄矿,峰峰集团的其他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。

由于历史原因,峰峰集团电业分公司自成立以来连年亏损。在峰峰集团“改革62条”的整体部署下,通过精简机构、精减人员、压缩工程投资、利用国家政策等10项扭亏增盈措施,电业分公司实现了从2013年亏损7500万元到2016年盈利104万元的转变,提前实现了峰峰集团下达的自养目标。羊东矿2016年初由7部1室整合为5部1室。物资供销分公司实施区域化管理,驻矿(厂)供应部由16个整合为8个。

2016年,峰峰集团共减少机构118个,减少管理人员202名,其中基层单位机关科室减少44个、井下区队减少13个、地面科室减少61个,形成了基层单位“小机关、大服务”格局,优化了机构,精减了人员。

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,2016年峰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,全年减亏9亿元,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,完成了利润考核指标。煤炭完全成本比预算降低10元/吨,同比降低16元/吨。